首先,确定一个问题:怎样才是形象?
很简单,当您在读到它时,脑中会有画面感!
如,生活中:
常见的动物
常见的植物
常用的物品
常吃的食物
常说的口语
常做的事情
由于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见、用、吃、说、做的,所以只要一提起,脑中自然就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或场景。
也就是说,这些东西都能给人“形象”的感觉。
那么现在,我们如何去创造一个新的印象?
也很简单,
只要把这些原本我们熟悉的形象事物,
玩儿出一点新意,
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印象!
那么,如何玩儿出新意?
总的思路是:
把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,强拉关系,组合在一起!
怎样强拉关系?
具体有三种方式。
方式一:把完全不相关的拉在一起
如:
苹果与手机,
小米与手机,
瓜子与二手车,
考拉与海外网购,
喜马拉雅与听书……等。
像这样完全不相关的,只要一搭配,就形成一个新的印象。
方式二:把新旧概念拉在一起(重新定义原有概念)
如:
淘宝网
这两个字原本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去杂货市场上买东西,因为物品很杂,不确定会买到什么,给人的感觉就像淘宝一样,所以就有了淘宝的说法。再后来,在马云的作用下,这个定义就被指向了网购。
去哪儿
这三个字原本是生活中人们聊天时的一句口头问候,现在却把这个定义指向了旅游网站和APP。
得到
原本也只是人们常说的一个词语,现在却把这个定义指向了知识APP。
必要
同理。
饿了么
同理。
像这样重新一定义,就能形成一个新的印象。
方式三:把同音字拉在一起
如:
天猫
原本是T mall(taobao mall英文淘宝商城的缩写),改成天猫立马活灵活现了。
闲鱼
也是阿里巴巴推出的一款APP,主卖闲置物品,二手交易。
原本是闲余,把余改为鱼立马变得形象生动了。
真功夫
原本是蒸功夫,把蒸改为真立马变了天地。
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式:
熟悉的事物 + 强拉关系 = 新的印象
好,现在,到底怎样取名字才好,已讲解完成。那么,具体如何去取我们的名字?
下一节。